

6. 與自己期望不符:警務人員本身也常不切實際地視自
己為“超級英雄”的角色,而與現實脫節,造成期望落
差的壓力。
7. 變動無常:經常變動勤務時間與地點,造成適應上的
困難。
8. 無法兼顧家庭:難得與配偶或家庭共享天倫之樂。
9. 未來缺乏保障:不斷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着急。
10. 其他:升遷可能性小,工作負擔太重,缺少適當補償
及調劑身心之機會。
以上足見警察職業壓力不但來源廣泛,而且影響深
遠。隨着社會發展迅速,民眾對警務人員的訴求亦不斷
提升,來自社會、經濟、家庭、婚姻、教養、人際關係與
自我發展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人員心理困擾,有可
能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績效,因此,必須予以適當的調
適,藉以提升人員正面心態,避免趨向抑鬱與焦慮,並
積極培養符合警務人員應有的幸福感體驗。
四、休閒活動的概述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休閒滿意度是普
遍幸福感的一項預測指標
6
。尤其當休閒被定義為“工作
之外的生活 ” 時,休閒更成為個人整體幸福感的最佳預
測因子
7
。透過科學研究在眾多能夠提升幸福感的措施當
中,休閒活動是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如何適
當合理地通過休閒活動調適壓力以至增進幸福感,而不
至本末倒置、適得其反?“正向心理學”理論得為我們提
供科學的指導根據。
( 一 ) 休閒的定義與重要性
“休閒 ”是構成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
一種對休閒的定義為:凡是人們希望從事、自願為尋求
樂趣、娛樂、自我修養,或是那些人們自己決定的目標,
但不是為了得到物質報酬所進行的活動
8
。人類在閒暇時
間會尋找消遣活動,被認為是一種人類的天性。
“每天工作八小時、休閒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各人
並無差異,每天都擁有 24 小時,但能否妥善運用時間,
會關係着你的未來成就、健康與幸福的程度
9
!”按照斯
坦福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 Philip Zimbardo 於其著名
的《津巴多時間心理學》上的理論為基礎,加上個人化
的相應調整,則可以優化出最適合於個人的生活節律安
排。當然,睡眠的八小時並不建議再壓縮,畢竟充分的
睡眠與健康狀況直接相關,故不能長期剝奪個體的休息
時間。而工作與休閒的分配比例,則端看個人的實際需
要。然而,現代社會生活緊張,競爭激烈,於此應激狀
態之下,人們多主張“ 勤有功,戲無益 ”的態度。往往視
工作為上,休閒為輔,期望通過投放更多於工作來換取
幸福感。其實,適當的休閒活動可以直接提升幸福感,
同時能夠有效疏導工作及生活壓力,更有助提升主觀幸
福感及滿意度。因應個人需要構建適當的休閒活動文
化,是符合現代社會健康生活的科學體現。
( 二 ) 休閒活動的特性與功能
按照現代社會的概念,休閒就是除了工作與其他必
要責任外,可自由運用以達到鬆弛、娛樂、個人發展以
及社會成就等目的的活動。休閒活動的特性如下:
1.
餘暇時間:必須有餘暇時間,才能有休閒,因此工作
不能算是休閒。
2. 自願的:休閒是自願而不受外力強制的,活動者可依
照自己的興趣加以選擇。
3. 有樂趣的:休閒應帶給活動者心靈、情緒或身體上的
愉快、滿足及輕鬆。
4. 建設性:可以消遣的活動很多,但若違反善良風俗、
習慣或道德時,就不能列入休閒活動。例如賭博等,
雖然也是消磨時間的方法,卻因缺乏建設性,不能視
為休閒活動。
5. 生存之外的:凡為了生存而做的一切活動,不具備休
閒的性質,所以飲食和睡眠不能算是休閒。然而同
6.
Campell, Converse and Rodgers, 1976.
7.
Mar tin E.P. Seligman,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8.
余民寧:《幸福心理學》,心理出版社,2015 年,第 273 頁。
9.
Philip Zimbardo & John Boyd, 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澳門警察 /
警察文化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