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身心困擾與幸福感的關係
心理困擾是一種主觀上的不愉快體現,主要呈現出
抑鬱與焦慮兩種狀態。抑鬱是指情緒低落、厭惡活動的
一種狀態,對人的思想、行為、感覺和身體健康都有一
定影響,是每個人於一生中或多或少的經驗,它是對存
在的危險、失敗、挫折、失望與現實生活中的落差,所
表現出來的一種正常、短暫的反應,因應個體不同的應
對方式,受影響的持續時間與程度也不同。焦慮指由於
情緒或心理上產生內在衝突,進而引發非理性的憂慮或
恐懼感受,焦慮可能在特定情況下產生,也有可能是慣
性或是普遍的一種感受,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每個
人的日常生活都會感受到的一種心理感受,並會連帶啟
動一些生理上的警覺狀態。抑鬱與焦慮各有兩種主要成
分─情緒不佳與軀體不適 ( 表 1),持續長期處於過度的
相關狀態而没有得到適當的疏導與調適,將會對機體身
心狀況構成不良影響。而由於心理困擾必定伴隨軀體不
適,故身心困擾是心理困擾的必然結果。
抑鬱
焦慮
情緒狀態 失意
精神不振
哀傷
孤獨
感覺人生註定失敗
感覺常被事情綑綁
有結束生命的念頭
焦慮
易怒
害怕
緊張
擔憂
軀體狀態 没有胃口
無法專注
記憶力欠佳
睡眠質量差
覺得處事吃力
覺得每件事都做不好
沉默寡言
心跳加速
呼吸急促
虛弱暈眩
冒冷汗
手不停發抖
全身發熱
表1:心理困擾的形態
2
心理困擾與幸福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 幸福的
感覺愈多,心理的困擾愈少”,相反,“心理困擾愈多,
就代表愈不幸福
3
”。具體而言,幸福就是享受生命,感
到快樂,並對未來充滿希望,如果人生缺乏了這些正面
而積極的感覺,以支持正向的生活體驗,便容易走近抑
鬱或焦慮,從而形成“不幸福”的狀態。
三、警察職業的特殊性對幸福感的影響
警務人員是社會公共領域安全的供應者與守護者,
由於警察職業性質特殊,讓警務人員承受比一般人更大
的壓力與負荷,長期以來,警察工作一直被各界視為高
壓力的職業。如根據 Business Insider 於 2015 年調
查所得,壓力指數稱冠的職業為警察、消防員及救護員
4
。
或參考精神緊張度研究所得,警務人員的精神緊張程度
名列第二,僅次於礦工
5
。
根據美國警政心理學家 Russel et. al 在 1975 年
指出,警務工作的壓力主要來源於:
1.
眾目昭彰:如不能適應,則可能引起抑鬱或焦慮,並
且暴躁而易怒。
2. 危險性高:警務人員在處理和偵查犯罪案件時,容易
遭受暴力分子的攻擊。
3. 面對人性的扭曲:警務人員在工作情境中,接觸太多
邪惡人性的一面及失敗者,難免對人性產生扭曲,影
響生活適應。
4. 形象易於受損:只要極少數的警務人員有不良行為,
所有制服或非制服警務人員的形象,即被烙上野蠻、
不誠實或享受特權的標籤。
5. 替罪羔羊:一般民眾對政府施政不滿,往往消極地將
情感投射到制服警務人員的身上,尤以群眾行為,更
是如此;同時,不法分子、惡勢力集團或不良少年幫
派,常將警察視為憎恨與恐懼的符號,企圖加以反
抗,均足以使警務人員易遭受到攻擊。
2.
Mirowsky and Ross, 1989.
3.
同 2。
4.
美國財經與科技網站 Business Insider9 月 13 日刊登職業生涯規劃專家羅倫斯 ‧ 夏特金博士 (Laurence Shatkin) 的“耐壓力”Stress
Tolerance 工作報告,在全美 767 個職業中列出了前 27 名高壓力的工作。
5.
楊持光:〈試論公安民警心理衛生保健〉,《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 年,12(6):107—109。
澳門警察
/ 警察文化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