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40 / 113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0 / 113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澳門警察

•警 察 理 論

37

速集群行為的形成。

最後,謠言的產生很可能是一場群體性事件即

將爆發的前兆。因此,謠言可以作為集群行為的

雨表

,具有警示的作用。謠言本身不會直接產生集

群行為,但它充當了衡量社會緊張氣氛的指示器,如

果謠言的傳播超出了正常範圍,或謠言的傳播程度變

得嚴重,政府部門就必須高度重視,立即採取果斷措

施,有效引導和控制相關輿情,阻斷集群行為的醞釀

發酵。

(二)謠言在集群行為爆發期的作用

在集群行為爆發期,謠言主要呈現快速擴散到

迅速爆發的狀態。在集群行為從醞釀期到爆發期過渡

的關鍵階段,點燃火藥桶的火星往往就是偽裝成

的謠言本身。

集群行為形成後,謠言的煽動性成為促進集群

行為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此時的謠言傳播已經

不僅是對事件的事實判斷,甚至涉及對該事件的價值

判斷,能夠引起人們更大程度上的情感共鳴。在此過

程中,謠言所傳遞的價值判斷通常會涉及

公平

公正

等根本性的價值理念,從仇富、仇警、仇官

的角度製造謠言,或者製造一些悲情色彩濃厚的不公

平待遇,最大限度地吸引公眾參與,成為集群行為爆

發的助燃劑。

與此同時,謠言使群體性思維得以強化,為集

群行為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共同基礎。在謠言傳播過

程中,群體成員通過相互認知、溝通、吸引、同情,

形成群體意識和同質性的關係網,聽謠者只要與傳謠

者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就會不自覺地加入傳播者的隊

伍,促成群體性思維。而群體性思維會使人們的認

知偏差、負面情緒不斷得到強化和固化,並導致群

體性的非理性行動。此時,謠言使得成員情緒亢奮、

不安、憤恨,即使是高學歷、高智商人群,在這一階

段也有可能降低自我要求和社會責任感,盲目地追隨

群體目標,甚至出現本能宣洩行為和暴力行為。

謠言是釋放負面情緒的出口,加劇了集群行為

的破壞性程度。

謠言總是在表現人們的恐懼、希望

和期待,這些感情又希望有別人分擔

7

。謠言所激發

的負面情緒通常包括憤怒、仇恨、嫉妒等等,而謠

言在爆發期呈現幾何級增長和裂變式擴散,特別是

進入新媒體時代後,謠言的擴散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負面情緒被大量傳播給聽謠者,使得聽謠者的

情緒轉入極其不理性狀態,可能一個動作、一句話,

就會立即點燃爆點,將集群行為推入高潮。如果這些

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謠言的局面將很難控制,

政府的處置更是難上加難。

(三)謠言在集群行為消減期的作用

在消減期,隨着謠言的消散和核心問題的初步

解決,構成集群行為的內在心理因素和外在客觀因

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和弱化,集群行為逐漸走向

衰落。謠言的消散,一方面是由於真相的理性回歸。

在集群行為開始由高點向低點消退之時,是政府介

入處置的最佳時期。政府或權威媒體應當及時發佈

事實真相,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事件的前因後果,喪

失傳謠的興趣和氛圍;另一方面是謠言的自然衰落。

卡普費雷說:

謠言是某種背景的見證,如果這種背

景發生了變化,謠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將立即

停止流傳。因為謠言失去了合理性

謠言自己製

造了使自己消亡的動力

8

。舊的話題最終要被新的熱

點話題所取代,形成新的焦點,集群人員通過極端手

段釋放了負面情緒,建立了一種新的平衡。但是,必

須看到的是,謠言作為群體對模糊事件的共同解釋,

即使在集群行為進入消減期之後,依然可能長期存

在,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再次爆發。換而言之,在集群

行為的消減期,謠言承擔着維繫集群行為共同群體心

理的作用。普遍存在的集體緊張、恐慌構成了謠言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漢斯

約阿希姆

諾伊鮑爾著,李國慶譯:《謠言女神》[

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

年。

8

鄒建華:《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策略:政府媒體危機公關案例重播與點評》[

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9

年,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