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警察
•警 察 理 論
36
情緒,群眾自發地聚集成為集體,共同表達對政府、
對社會的不滿,集群行為進入爆發期。在此期間,存
在於醞釀期的一般訴求轉化為集體的抗爭,隨着群體
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社會影響的增加,一些人員在不
同動機的驅動下加入集群行為中。參與群眾之間相
互暗示、傳播集群行為,借助現實或虛擬的資訊傳
遞機制,導致集群行為的規模不斷擴大,經過一定
時間後從而達到集群行為的最大規模。在此時期中,
最初的參與人員對群體的管理很有可能失去控制力,
導致衝動、暴力行為被不斷推高。
(三)消減期
集群行為在達到爆發的至高點之後,當引發集
群行為的核心事件得到解決或者被其他事件所取代,
不再是群體關注的焦點,集群行為就會進入消減期。
集群行為的消減可能是由於管理部門的介入,也有可
能是由於集群行為自身的發展規律。在資訊社會中,
由於訊息量的急劇膨脹,資訊處理的節奏快,人們對
核心事件的關注度也會逐漸減弱,集群行為走向消
亡。
但是,集群行為的消減期並不意味着集群行為
就此終結,由於核心事件得不到解決和不滿心理的普
遍存在,集群行為可能只是進入短暫的休眠,如果處
理不當,極有可能恢復。因此,在集群行為的消減
期,相關管理部門應及時公開訊息,與公眾良好溝
通,取得群眾理解與支持,儘可能使事件以各方滿意
的方式得到解決。強力介入和一味壓制不僅無益於集
群行為的控制,而且會造成事件的反彈,甚至引發新
的集群行為。
四、謠言在集群行為不同階段的作用
謠言孕育於集群行為的醞釀期,助燃集群行為
於爆發期,沉寂於集群行為的消減期。社會心理學的
規律表明,從未有一場集群行為的發生不帶有謠言的
鼓動、伴隨和對激烈程度的激化
6
。謠言在集群行為
的不同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謠言在集群行為醞釀期的作用
集群行為的醞釀期也正是謠言的孕育產生期。
由於謠言的產生和傳播,能夠將相關群體的注意力和
情緒聚焦於特定事件,進而形成集群行為。在集群
行為的醞釀過程中,謠言成為集群行為出現的
“
催化
劑
”
。
首先,謠言具有聚焦效應。引起集群行為的觸
發事件,可能涉及社會矛盾、弱勢群體或其他社會敏
感問題,從社會管理的角度看,此類事件是經常發生
的,絕大部分事件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在大多數情
況下,事件不會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也不會有
其他負面影響。但是,謠言可以將事件與普遍存在的
社會問題聯繫起來,並在傳播過程中不斷擴大其對社
會公眾的影響,激發相關群體對事件及有關問題的
關注、擔憂,甚至是恐懼,形成集群行為的輿論場。
謠言的形成以資訊聚合和資訊變異為主要動力,
“
聚
焦
”
是謠言引發社會關注的重要途徑,這種聚焦可以
表現為民間議論的增多、網路點擊率的增加、群眾和
線民的圍觀、媒體的報道等。在謠言傳播的過程中,
更多的人參與到對事件和敏感問題的共同解釋之中,
被謠言影響或煽動,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和看法,進
一步促進集群行為的醞釀發酵進程。
其次,謠言會導致聽謠者認知的偏差。謠言的產
生本身就是資訊傳播過程的一種變異。為了獲得受眾
的信任,每一個謠言傳播者都會對謠言的內容進行加
工。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經過試驗證明,在謠言的傳
播過程中,存在省略、突出和同化三種演變過程
同
6
。
省去不適合傳播的內容,突出共同關心的資訊,使得
謠言更適合傳播。傳播過程中的變異不僅使謠言距離
真相越來越遠,而且更易使聽謠者認知上出現偏差,
在情感上出現共鳴,激發群體對敏感問題的關注,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奧爾波特、波斯特曼等著,劉水準、梁元元、黃鸝譯:謠言心理學
[M]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