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80 / 162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80 / 162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循科學理論指導優化警民溝通技巧,為建設和諧的

警民關係不遺餘力。

共情與共情鴻溝的科學實證,以至其理論所衍

生的人際溝通應用技巧,為促進社會有效溝通與和

諧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實際意義。警察和公眾的溝通

互動過程與效果,關係到警察形象於社會大眾視角

下的具體反映,關係到和諧警民關係建設的基礎要

素,更關係到警民同心共同建設社會長治久安、繁

榮發展。鑑於人際溝通應用技巧對良好警民關係的

發展至關重要,警務人員有必要在現時警民溝通良

好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升要求。透過以人本主義

心理學有關共情策略的理論指導下,進一步創建符

合科學發展的高效警民溝通文化,藉以大幅避免過

往由於共情鴻溝導致理解不足甚至誤解,而導致警

民關係產生溝通不暢以至衝突的情況出現。

要把符合科學理論、和諧、有效的警民溝通

創建成警察文化,是由於文化是作為群體成員共有

的,共同具備的。文化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

觀和行為準則,更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

的共同標準。更由於文化本身並不是源自於個性,

而係創造於群體性,不是個人所能獨創,而必須通

過群體中大多數成員不斷努力而形成的。古羅馬哲

學更將文化定義為“ 靈魂的培養 ”,由此於群體中衍

生為各成員的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

知識或經驗,使之更適應與優化生活及工作,形成的

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因此,群體文化一

旦形成,將牢牢定勢於成員個體的深層意識之中,將

警務人員通過理論與系統的教育,有助打破共情鴻溝

澳門警察

/ 警察文化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