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民‧心
伍海群
*
相信在外國,人們對於“Communit y Policing”這
個名詞和概念並不陌生,“Communit y Policing”中文
翻譯為“ 社區警務 ”。在美國,早在 1994 年,政府便已
開始設立部門積極廣泛推行社區警務。綜合很多學者的
意見和書本上的分析,具體來說,社區警務可以說是一
種警務理念,或者是一種警務策略。它強調和側重警民
之間的合作,即保安機構各部門透過與市民大眾,或與
社會上各民間團體的通力合作,以達到打擊犯罪、維護
公共安全的目的。在還未加入獄警隊伍成為獄警學員之
前,我的身份是一名大學生。記得在一席課上,犯罪學
的教授在講解“社區警務”一詞時,曾有過以下的見解:
對於社區警務的應用和實踐,中國在古代已經出現,“更
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每天晚上,更夫會在街道上
巡邏,一邊敲響着銅鑼,一邊提醒着:“小心火燭,提防
盜賊。”在巡邏期間,如有發現任何犯罪行為,也可立刻
通知附近的衙門,對於預防及打擊入屋盜竊這一類型的
犯罪行為頗有成效。有見及此,外國的學者就賦予這一
種的行動模式一個形象化的名詞─社區警務,並將其
推廣至社區。社區警務是屬於一種主動型的警務策略,
它推翻了舊有貫徹的保安理念,強調了警力是非常有限
的,要真正實現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目的就必須具備三
大要素:警、民、心,缺一不可。警與民之間要有緊密
的合作,而更重要的是警民之間必須有共同守護家園的
心。我們的家園─澳門,近年來在保安機構的大力推動
下,“ 社區警務 ”逐步取替傳統的警務方式,而它所倡議
的理念亦漸漸深入民心。
在 2017 年的颱風季,澳門這個小城不幸地受到了強
颱風“天鴿”的侵襲。許多公共設施、街道、私人商舖等
均受到大規模的破壞,市民的生命安全亦同樣地受到威
脅。在“天鴿”風災的影響下,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員,不
管是一名獄警學員或是一名普通市民,我在這裡深深地
感受到警民之間距離的拉近,以及警民合作的重要性。
下文就讓我以兩個不同的身份,從兩種不同的角度─獄
警學員和市民,分享一些個人經歷和感受。
天災人禍,無人可以預料,繼 2008 年吹襲澳門的中
度颱風“黑格比”之後,我想所有的澳門人都沒有想過九
年後,澳門這個平靜的小城竟然又再一次受到另一強颱
風的侵襲。2017 年 8 月 23 日,颱風“天鴿”肆虐濠江,
隨着“天鴿 ”逐步逼近,氣象局更掛出了十八年來首個的
十號風球,並同時發出了黑色風暴潮警告。狂風大暴雨
和滔滔的洪水,“天鴿”的威力遠比“黑格比”強勁得多。
位處於澳門內港地區,河邊新街一帶更是災情嚴重。當
時,如海嘯般的急洪瞬間湧至,一對老夫婦不幸被困於
五金行外。當野蠻的狂風在眾人耳邊怒號之際,一名
菲律賓裔男子洛雷托聽到夫婦的呼救,縱使自己不諳水
性,亦奮不顧身地跳入洪水中並游向老夫婦,把他們帶
到車頂暫避。可是,當時他們並沒有完全脫險。面對眼
前從未遇見的險象,身在現場的治安警特別巡邏組隊長
首席警員曾智明並沒有絲毫退縮,決定冒險渡水作出拯
救。最後,曾智明成功救出被困人士,但因洪水水流非
常湍急,他一時也被洪水沖翻。幸好,在幾經掙扎下亦
能安然脫險。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根據《論語‧子罕》
中的記載,孔子在面對匡人圍困的危機時,曾說道:“ 臨
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菲律賓裔男子洛雷托和
首席警員曾智明,在面對自己生命受威脅的同時,亦能
勇救他人,表現出勇者的大無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另
外,此事件體現出首席警員曾智明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和
使命,也許是這份強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在面對險境時無
伍海群,懲教管理局人員,“警民同心,公共安全”中文徵文比賽內部組亞軍得獎者。
*
內部
組
澳門警察
/ 警察文化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