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94期 2014年第三季
18 陪伴及聆聽勝過一切話語: 有時候擁抱或握手所能表達出的切身 感受,要比話語來得好,因為喪親者在 這個時候無論思想及情緒均表現出混亂, 那時人家講了些什麼話都不記得,但是那 天來到家裡探望的人,他們總能記得,因 此,當身邊有親友喪親,我們應盡快探 望,陪伴及聆聽對方,讓對方感受到被關 心及支持。我們的態度亦要委婉坦然,有 同情心,以一種溫厚的方式對他們敞開胸 懷,把個人的憂慮和需要擱一邊,完全把 自己騰出來,與喪親悲痛之人“同在”。 幫助喪親者處理哀傷情緒: 要自己走出哀傷的谷底實在不容易, 在這個情感最脆弱的時刻,親人及朋友擔 當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包括: • 盡快接觸及探望喪親者;對喪親者人來 說,第一時間的接觸,是他們得到支持 的最重要因素。 • 鼓勵喪親者表達感受和想法;因為傷心 才會哭,哭泣其實是一種健康地宣洩情 感的途徑,請勿叫哀傷者不要哭。 • 告訴喪親者很多情感反應,如哭泣、無 助感、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休克等, 都是因為我們經歷了不尋常事件的正常 反應,強調經歷哀傷反應是正常的。 • 如喪親者表示不願多講,亦要尊重其意 願,不可勉強,安靜地陪伴對方亦是一 種支持。 • 耐心聆聽喪親者一切痛苦、哀傷的經 歷,並給予諒解及支持,即使對方說話 內容重覆、瑣碎,也要保持耐性,勿試 圖改變他們的思想。 • 要設身處地與他們傾訴,不要說:「我 明白你的感受!」、「她也不願意看到 你這麼傷心。」、「時間是最好的治療 工具」等不切實際的安慰說話。我們可 以說:「你一定覺得非常痛苦!」、「我 知道你很難過,也十分想念她!」。 • 利用身體語言(例如:點頭、輕拍肩膀) 來表達關心。 • 說一些消除喪親者疑慮的說話,如「可 以做的你已做了!」 • 協助喪親者解決一般的實務,如照顧孩 子、煮飯或打理家務等工作。 • 接受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哀傷反應,不 應規限大家都要哀傷超過數月才表示對 死者的尊重,更應避免作出比較或批 評。 • 為喪親者建議一些精神寄託或排遣,但 不要勉強對方一定要馬上參與。 • 協助喪親者適應和學習新的生活技巧, 擔負以前由逝者擔任的角色和任務; • 強調自我愛惜、保重身心的重要性。 • 節日和週年紀念(不單是死忌,還有生 日和結婚日)對喪親者來說是特別痛苦 的時刻,朋友和親戚最好盡量在這些特 別的日子相陪。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