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佛學與心理治療 - 當靈性遇上科學 O Budismo e a psicoterapia – quando a espiritualidade e a ciência se encontram 王瀚林 心理輔導員 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DSFSM Psicólogo, Wong Hon Lam (Kyle) 到底生從何來而死往何去?第二個是為了什麼?這個是意義問 題。 由此可見,佛陀本身就是普通人,而佛學亦是教人在俗世 中安身立命的學問,是對人類終極關懷的實踐。然而佛陀的學 問在後世經過寺院化及儀式化的包裝後漸漸演變成宗教,甚至 有些人棄本逐末使佛教變得封建迷信。可是,當拋開某些形而 上的概念 ( 如靈魂、輪迴等 ),佛學當中的很多理論其實都能 被當代科學驗證,包括物理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以及心 理學。當中佛學對心理健康的修持和意識結構的分析與現今心 理學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佛陀悟道後四處說法的時候也經常 為受情緒困擾的民眾開渡,因為佛學與當今意義下的心理治療 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希望解決情緒和人際問題,提升自我覺 察和獲得成長的機會,從而作出充份知悉 (well-informed) 及 最合宜的人生選擇。事實上,佛學輔導近年已發展成心理輔導 的其中一個專業分支,在高等院校有相應的課程和專業認證。 由此可見,一個人可以同時是靈性的 (spiritual) 而非宗教性的 (religious)。接下來,就讓我們在科學的背景下檢視古老佛佗 的啟示,或許從中更能明白佛學如何成為人類認識自我、了解 世界以及解決心理困擾的靈丹妙藥。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這段經文道出了佛學的世界觀。外間存在之一 切皆無實相,都是虛妄的,萬物的本質就是”空”,這個”空” 指的並不是肉眼所見的現象不存在,而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緣 而起的,並沒有本質。例如,一棵樹木的長成得仰賴著特定的 風向、雨水、土地以及種子的傳播,任何一個因素的欠缺或偏 差這棵樹就長成不了;一個人的出生得仰賴著父母的結合,而 父母的結合得仰賴著他們在某時某地的相遇以及相互投緣,任 何一個因素的欠缺或偏差這個人就出生不了。這些外在因素都 是隨機偶發,是由億萬份之一的可能性交織而成的組合,沒有 這些條件湊合去成就一件事物,該事物便不會存在。因此世間 一切事物均無自己的本性,沒有不變性、自主性以及永恆性, 此謂“緣起性空”。佛理中的“空”否定的不是“表象”而是 “本質”,萬事萬物都得經歷空、成、住、壞的自然變化階段, 在經典電影《駭客任務》中主角尼奧 (Neo) 被反叛軍首 領墨菲斯 (Morpheus) 闖入夢境並給予了他“藍色藥丸”和“紅 色藥丸”的選擇。墨菲斯告訴尼奧,如果選擇藍色藥丸,他將 忘記他們的相遇並繼續活在幻境人生中;如果選擇紅色藥丸, 他將看到世界真相。尼奧吞下了紅色藥丸後發現自己和全部人 類原來都被困於稱作“母體”(Matrix) 的空間之中,他們的真 實軀殼其實被浸泡於充滿溶液的吊艙,每個人的頭頂都連接著 複雜精密的儀器,機械大帝 (Robot Overlord) 透過這些儀器 不斷刺激著他們的大腦,塑造出虛擬現實,令所有人都自以為 正過著真實的生活。此刻尼奧才發現一直自以為真真切切的人 生,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幻覺籠牢,我們每個人都是被虛幻知 覺和思想禁錮的囚犯,這個才是世界真相。 關於世界的真相這個問題其實早於幾千年前的古老東方就 有人提出探討。公元前六二三年,於北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出生 了一位名為悉達多的太子,由於是老來得子,悉達多深得父王 淨飯王的鍾愛,從小到大都享有用之不盡的錦衣玉食、香車美 人。然而悉達多並不快樂,對這些塵世慾望亦不感興趣,直到 他二十九歲那一年離宮外遊,他在路途上遇到了老人、病人、 死者及修士,了解到眾生之苦,回宮之後這些苦痛縈繫於悉達 多心中,他深感人生的本質就是“苦”,而且世俗之物都是虛 妄的,並不是離苦解脫之道,因為即使像他已經擁有了世間的 一切,仍無法逃離生老病死之苦的奴役。於是乎他毅然拋下妻 兒和榮華富貴,淨身出户,獨自踏上求道之路。在往後六年的 流浪生活中,他遍尋名師,亦曾奉行極端艱辛的苦行生活,自 覺這些並非證悟之道。最終悉達多在伽耶山的一棵菩提樹下跏 趺而坐,進入冥想禪定,並發願若不證悟絕不離座,最終他在 入定後的第七天破除無明,修得無上正覺,了悟出世間的一切 真相智慧。及後悉達多將他的覺悟傳授給比丘及在家眾,後世 便尊稱他為佛陀,或釋迦牟尼,而他所傳播的道理就是佛學。 佛學所探求的是世界的終極真相和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我為何存在?這個“為何”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是為什麼?人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