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29期 Revista da P.S.P. 129

46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關注疫後心理健康與照護 Prestar atenção à saúde e cuidados psicológicos pós- epidemia 王瀚林 心理輔導員 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DSFSM Psicólogo, Wong Hon Lam (Kyle) 的社會背景下,每個人都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 精神困擾。因此,我們急切必須探究的問題為 1) 疫情所帶來的精神健康問題在生理、心理、以及 社會等各層面的影響為何? 2) 在後疫情時代,這 些影響會消散殆盡還是持續不斷? 3) 如影響持 續,有什麼方法可以加速心理恢復,步出陰霾? 要妥善回應以上問題,我們需要借鑒壓力 模型 (stress model) 的解釋。在媒體的耳濡目 染下,現代人對壓力一詞不會陌生,在一般認識 下,壓力通常是意指負面和帶有傷害性的。但其 實在生物學角度,壓力只是個體在應對外在或內 在威脅時所啟動的一連串應激反應,是協助機體 重回適應水平的因應手段。更精確地說,當人遇 到危險時,身體中的下視丘 - 腦垂體 - 腎上腺系 統 (HPA axis) 會隨即啟動,危險訊號轉化成感 官訊息經下視丘轉送到腦垂體,腦垂體是全身荷 爾蒙的中心,腦垂體所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 會直接刺激腎上腺皮質,繼而生產出最 重要的壓力荷爾蒙 --- 腎上腺皮質醇 (cortisol)。 腎上腺皮質醇的作出是刺激交感神經及抑制副交 感神經,令人的專注力、認知能力、警覺性、體 力瞬間提高,能夠調度大量身體資源,作出戰 或逃反應 (fight or flight response),直到眼前 的威脅得以解除。由此可見,壓力不一定是負面 的,短時間的壓力可以促進環境適應,是人類賴 以生存的機制。然而,長時間處於受壓環境下會 2022 年 12 月 26 日,國家衛健委宣佈,自 2023 年 1 月 8 日起,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調整 為“乙類乙管”,同時多項防疫及隔離政策得到 重大鬆綁,三年的抗疫生活從此結幕,中國走入 後疫情時代。但在這三年的漫長煎熬中,人們的 生活型態早已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很多習以 為常的事情被視為不正常,本來不正常的事情卻 在忍耐當中漸漸被合理化。例如,在這三年間, 口罩已成為了隨身攜帶的必需品,口罩儼然成 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在疫情期間適齡入學的兒 童,甚至上學幾年從來沒有見過同學和老師的樣 子。當我們可以重新脫下口罩,以真面目示人及 與人相處時,反而會顯得焦慮和侷促不安。在這 個正常與不正常界線越發模糊的時代,人們的精 神健康受到重大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統計數據,疫情期間的心理疾病流行率顯著上 升,抑鬱症的診斷上升了 27.6%,焦慮症上升了 25.6%,自殺念頭、嘗試自殺及自我傷害行為分 別上升了 10.81%, 4.68% 及 9.63%。一項綜合了 東亞國家、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所進行的 71 份 研究的元分析 (meta-analysis) 指出,在疫情期 間人群中出現創傷後壓力徵狀及睡眠障礙的比例 高達 16.7% 及 30.3%;其次,一些行為問題例如 酗酒、物質濫用及家庭暴力的發生率亦錄得重大 提升,相關數字在確診及懷疑個案中更為嚴重。 可以說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集體性,在相同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