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25期 Revista da P.S.P. 125

39 不願接觸醫療系統及尋求專業協助。因此,遇到重大 事故必先找人傾訴,切忌坐困愁城,同時須建立緊急 聯繫人,在出現強烈自我傷害想法時能夠拉一把,制 止因一時情緒失控而作出無法挽救的衝動行為。與人 連結及傾訴還有更多的好處,被抑鬱情緒籠罩的人認 知和思維會變得僵化,解難能力、衝突處理及情緒管 理的的能力均會下降。因此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感到 無計可施,而且容易發展出「隧道視覺」,思想變得 片面狹隘,無法通盤考量可行的解決辦法,深陷於痛 苦的情緒之中而無法自拔。此時與身邊的人分享及討 論自己的困境,有助於發現問題的癥結,雖不至於迎 刃而解,卻可令自己看到更多的選擇,慢慢步出思考 上的盲區。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而且 確,生命的遭遇是不可理喻的,有時不禁令人咒罵著 憤怒和不公,不明白為何痛苦的經歷會降臨到自己身 上。然而,苦痛每每伴隨著成長。事過境遷,我們會 發現「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往昔的痛苦恰如 其分地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在遭逢重大挫折的時候我 們都會感到萬念俱灰,但或許人生的意義就是在磨難 之中尋找意義;你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戲劇,編劇 就是上帝,我們或許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遭遇,但能 否演好這齣戲劇端看你是否有留意周遭隨之而來的 「美麗的安排」,在接踵而至的好事和壞事之中看到 意義、愛、以及希望。 全球疫情肆虐至今已經兩年多,人們由當初純粹 對病毒的恐懼已經漸漸演變成抗疫疲勞。無論是不絕 於耳的封控消息、浮動起伏的確診數字、或是疫情對 經濟重大破壞所衍生出的失業及社會問題,無不使人 感到焦慮、困惑、心情鬱悶、甚至是無助與絕望。近 日,本澳不幸地傳來多起市民尋短的報導,這無疑是 對關顧情緒及精神健康的迫切性敲起了警鐘。然而, 自殺及死亡這個議題向來沉重忌諱,人們往往避而 不談以致很多關於自殺的觀念仍然相當落後。例如: 人們習慣將自殺者貼上「軟弱」、「失敗」等標籤, 往往忽略了他們是經歷了何等痛苦掙扎的心路歷程 才走到這絕望的一步。不論是大事化小的否定態度或 是立於高地的責備謾罵,均是對情緒受困者的二次傷 害。唯有俯身傾聽,確確實實了解受困者選擇自殺的 原因及理由,才有機會陪伴他們走出情緒的幽谷死 蔭,阻止悲劇發生。 研究及實務經驗顯示,自殺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社 交隔絕、長期受到身體或精神健康問題困擾、以及缺 乏因應能力和資源。這些風險因素看似獨立不干,實 質環環相扣,有效的自殺預防方案必須從以上幾個方 面根本地考量及介入。陷入情緒低谷的人通常在社交 上都比較疏離,拒絕或長期缺乏與親友交流;社交上 的孤立會帶來強烈的孤獨感,孤獨離群又使得負面情 緒不斷加深放大。此外,大約百分之六十有自殺念頭 的人已經達到臨床的抑鬱水平,自我孤立卻使他們更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珍愛生命 關注明天 Valorizar a vida e focar no amanhã 王瀚林 心理輔導員 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DSFSM Psicólogo, Wong Hon Lam (Kyle)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