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10期 Revista da P.S.P. 110

50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談話的藝術 王瀚林 心理輔導員 Psicólogo, Wong Hon Lam (Kyle) 在日常生活中,人每一天都會因應內在狀態和外 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形形色色的情緒。有些情緒 是正向的,從而令人充滿動力;而有些情緒是負 面的;從而令人沮喪氣餒。而情緒的本質是流 動和動態的,因而人在一日之中可能會歷遍喜、 樂、哀、怒等不同質性的情緒,情緒擺盪的深度 和廣度一般都固定在一定的範疇值內,人普遍具 有足夠的心理韌性進行自我調節使其情緒回彈 至較為中性的水平。然而,部份人在經歷重大的 壓力事件後 ( 例如:家庭變故、工作壓力、創傷 等 ),加上自身特質的脆弱性 ( 例如:先天生理 因素、早期應對模式等 ),可能會深陷在負性情 緒中,造成重大的個人困擾,影響生活品質,甚 至造成心理疾病。經驗上,大部份人在情緒困擾 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時,都會選擇與家人、朋友、 或感到信任的人傾訴。然而,不同於社交對話, 具有成效的傾訴須具有治療性。那麼,怎樣的傾 訴方式才能具有治療性,使當事人的情緒得到緩 解呢? 具有治療性的對話是心理輔導 (counseling) 的 根本;從定義上來說,心理輔導是基於心理學以 及人類發展理論,透過不同的心理介入技術,協 助當事人對自我、外在世界、以及人際關係產生 更深的覺察,從而發展出更健康 ( 或更完整 ) 的 感知和應對模式的一個過程。心理介入可能針對 調整當事人的認知 ( 如認知行為治療 )、情感體 驗 ( 如情緒焦點治療 )、行為 ( 如行為矯正技術 )、 或人際系統 ( 如家庭治療 )。總的來說,不同取 向的介入模式有不同的治療目標,亦有不同的治 療理論及技術作為基礎,現今被總結出來不同的 治療學派超過五百多種。那麼,在繁多的治療理 論中,那一種方式比較有效?是不是必須掌握複 雜的技術才能使傾訴具有治療性呢?綜合了多 個臨床隨機對照實驗的元分析 (meta-analysis) 顯示,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改善徵狀上的效果沒 有顯著差異,也就驗證了心理治療效果評估上 著名的渡渡鳥判決 (dodo bird verdict)。既然 輔導的效果不必然來自於治療方法本身,那麼 治療性的來源到底來自那裡?近期的研究反映, 心理治療的普遍因子 (common factor) 比各種 治療方法中的特定因子 (specific factor) 更能 解釋臨床效果。可幸的是,普遍因子不針對專門 技術,而更著重於治療師的特質和與當事人關係 的建立。也就是說,具有治療性的傾訴不一定 依賴複雜的治療技術,作為朋友或朋輩輔導員, 如果能夠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working relationship),亦能使傾訴發揮作用,協助其 舒緩情緒。文章下半部份將描述良好關係的特質 以及建立技巧,以供日常練習應用。 一 段 關 係 最 少 以 兩 個 人 做 單 位 (dyad), 在 良 好 的 關 係 中, 兩 個 人 的 互 動 具 有 同 理 心 (empathy)、 同 盟 (alliance)、 一 致 (congruence)、真誠 (genuineness) 這些特質: 同理心 (empathy)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煩惱找人傾訴,基於實際 導向,別人都會立刻給出很多建議或解決方法。 但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並非沒有 能力想出解決方案,而是當下受情緒所困,無 法執行。此時,我們其實更需要別人同理自己的 情緒和想法,希望自己不是世界上孤獨的一員, 有人真正明白自己的境況。同理是一種完全分享 對方的情感、感覺、思想、邏輯的狀態。真正的 同理是高度代入對方的主觀世界,與對方同行, 並利用對方的主觀視點進行探索。同理要求我 們暫時放下自己的價值觀,做到不加批判,明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