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05期 Revista da P.S.P. 105
54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Ninguém é uma ilha solitária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王瀚林 心理輔導員 Psicólogo, Wong Hon Lam (Kyle) A. 個體由於面對可能被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 況而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例如,社交互動 ( 對 話、會見陌生人 ),被觀看 ( 吃、喝的時候 ),以 及在他人面前表演 ( 演講時 )。 B. 個體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症會導致負面 的評價 ( 即被羞辱或尷尬;導致被拒絕或冒犯他 人 )。 C. 社交情況幾乎總能夠促發害怕或焦慮。 D. 主動迴避社交情景,或是帶著強烈的害怕或焦慮 去忍受。 E. 這種害怕或焦慮與社交情景或社會文化環境所造 成的實際威脅不相稱。 F. 這種害怕、焦慮或迴避通常持續至少 6 個月。 G. 這種害怕、焦慮或迴避有臨床意義的痛苦,或導 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H. 這種害怕、焦慮或迴避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 ( 例 如:濫用的毒品、藥物 ) 引致的生理效應,或其 他軀體疾病。 I. 這種害怕、焦慮或迴避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礙的症 狀來更好地解釋,例如:驚恐障礙、軀體變形障 礙或自閉症譜系障礙。 J. 如果其他軀體疾病 ( 例如:柏金森氏病、肥胖症、 燒傷或外傷造成的畸形 ) 存在,則這種害怕、焦 慮或迴避則是明確與其不相關或過度。 目前,治療社交焦慮症的主要治療方法分為藥 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種;藥物治療的主要選擇為抗抑 鬱劑 (SSRIs),而最常用和最有臨床效果的心理治療 方法為認知行為治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法主要針對患 者對社交的不合理信念和不恰當行為模式,進行挑戰 和重新學習,而從治療目標中亦大致可見社交焦慮症 的形成原因。 進行重要的演講或發佈時緊張得腦子一片空 白?在一大群新認識的朋友面前顯得不自在或無話可 說?除了小部份天生非常外向的社交能手外,相信大 部人都曾有類似經歷。其實害羞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有 其自然功能,害羞內斂的人通常傾向於充當敏銳的觀 察者,我們的祖先生長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觀察 者會較易留意到危險的環境訊息 ( 如埋伏的捕獵者 ), 亦可避免草率行動所帶來的成本。除此之外,研究亦 發現較為害羞內向的兒童更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情 緒和意圖,比同齡的伙伴更早發展出利他行為以及有 更高的道德認知等。以上例證說明,害羞不盡然是壞 的性格特質,亦解釋了人在陌生的社會情景中表現得 拘謹,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然而,大部分人在 經歷短暫緊張之後便能快速融入環境,並能因應社交 情景作出恰當的回應。但當這種焦慮過大,甚至演變 成逃避社交和自我封閉行為,便有可能是社交焦慮症 的警號。多項研究發現,社交焦慮症與抑鬱症及物質 濫用有很高的共病性。在日常的案例亦觀察到,有部 份同僚因不適應部隊的人際環境而產生對社交的焦 慮,不願與人接觸,社交網絡變得愈來愈封閉,繼而 引發抑鬱、焦慮、壓力適應、以及工作問題等,形成 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由此可見,良好的社 交支援為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本文章將介紹社交焦 慮症的相關概念、成因、治療方法等,以加深相關了 解及增強求助意識。 既然在社交情景中感到緊張為正常反應,那到 底要如何界定緊張的程度超出正常範圍並可能構成病 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 列出 了以下的診斷標準,以鑒別社交焦慮症: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