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01期 Revista da P.S.P. 101

48 王瀚林 二等高級技術員 ( 心理學範疇 ) 一念之間 Técnico superior de 2.ª Classe (área de psicologia), Wong Hon Lam   「我思故我在。」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聽過 這句名言,但你對這句說話的真正含義又理解 嗎?「我思故我在」其實是著名法國哲學家笛卡 兒 (Descartes) 在其《第一哲學沉思集》中用以 証明自身存在的一個論調。笛卡兒懷疑所有從外 界所獲得的知識的真確性,他甚至懷疑世間上一 切人和物的存在都可能只是一隻存心欺騙他的 魔鬼所製造出來的幻象。然而,笛卡兒認為唯一 不能夠懷疑的事實就是「我存在」。因為假如我 不存在,此時此刻我便不能正在懷疑;假如我不 存在,魔鬼的哄騙亦失去了對象。因此,只要我 在思考在懷疑,此時此刻我便真真確確地存在。 另一方面,唯心論之父柏克萊 (Berkeley) 亦提 出類似觀點,他認為世間事物的存在必須經過人 類意念的構想,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不去感知這 些事物,它們自身便無法獨立存在於世上。以上 論調極端地強調人的「意念」的重要性,主張意 念等於外在世界。當然,時至今時今日,一般大 眾都幾乎不會再去懷疑世間上的事物是否真實 存在或者自己是否置身於幻象當中。但同時,相 信我們亦不會否定意念的重要性,否則近年正向 心理學、身心語言程式學等專門研究人類意念、 行為、身心健康與成功之間關係的學科也不會盛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行。意念和外在發生的事件似乎是獨立的,但它 們兩者卻又微妙的相互影響著。   事實上,行為科學家早在二十世紀初期便 開始系統化地研究意念、事件、情緒、行為之間 的互動關係。心理學中著名的 ABC 模型 ( 見附 圖 1.) 便指出,當人類知悉一件事情的發生後, 便會自動的把該事情放進自己的意念系統中進 行處理評估,最後生成出一連串的情緒、行為、 想法。這裡所說的意念系統是由一個人的價值 觀、性格、慣常思考模式等元素所組成的一個結 構群,而它的作用就好像一塊濾鏡,將原本無色 的事情過濾出繽紛七彩的顏色。這個模型意味 著,即使面對著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會因 應他們自身不同的濾鏡生成出截然不同的情緒、 行為、想法;也就是說,世間上只有事件而沒有 事實,我們很多時自以為是客觀的事實其實只是 自己對事件主觀的闡釋。在心理治療中享有顯著 臨床效用的認知療法 (CT) 便是建基於這個模型, CT 的創始人之一貝克 (Beck) 在研究當中發現, 抑鬱症的病因可能源自於在患者意念系統中普 遍存在著的不同種類的認知扭曲,這些認知扭曲 致使患者在處理外界資訊時傾向於產生負面的 情緒和行為,所生成的負面情緒和行為繼而回饋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