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08期 Revista da P.S.P. 108

55 五.負面情緒:   當兒童覺得失望、難過、害怕、挫敗、擔心、壓力、孤單、被忽略、得不到關注時,常以發脾氣來表達。面對 兒童發脾氣或鬧情緒,家長多以忽略、遷就、放縱、否定或責罵的方式處理,其實這些方法對兒童都沒有太大的幫 助。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情緒管理傷透了腦筋,要怎樣養出好性情的孩子呢?以下是一些處理技巧:   1.注意你的面部表情:如果孩子做錯或鬧情緒時,父母可以板著臉,嚴肅一些。   2.以說話回應孩子情緒:「你好像很不開心喎? ! 」   3.表示明白、接納孩子情緒:「被同學撞倒,你一定很痛? ! 」,但並不等於以縱容或接納他的錯誤行為, 例如不接受他打那位撞倒他的同學。   4.設限:孩子用不適宜的方法去表達,如:打人︑傷害自己、破壞物件等,父母需冷靜地設限「人是不可以 打的!玩具不是用來擲的!」   5.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分散其注意力,例如給些餅乾吃、給水喝、看一些有趣的事物等,比起你一直叫他不 要哭來得更有效。   6.給他冷靜的時間,可建議孩子用另一方法去表達:「你可以打枕頭!」,如不能停止,給予後果,「如你 繼續打人,你就到那邊站十分鐘,冷靜一下。」 提高兒童的情緒智能(EQ):   1.要有高 EQ 的孩子,首先要有高 EQ 的父母:父母是孩子良好情緒的楷模,在處理孩子情緒前,先要處理 好自己的情緒。此外,情緒像傳染病一樣是可以傳染的,如果你希望孩子每天笑逐顏開,那麼與孩子相處 時便不應愁眉苦臉。   2.營造融洽愉快的家庭氣氛:孩子的情緒反應就像一個家庭的溫度計一樣,往往表達了整個家庭氣氛的狀況。 如果父母婚姻不美滿,經常吵鬧,或父母事業生活不如意,容易導致孩子情緒沮喪。   3.與孩子共讀一些情緒教養的童繪本:每個孩子都會有心事,透過繪本,引起情感共鳴,並學習以較成熟、 樂觀的態度思考,面對問題,進而解決情緒困擾。   4.平日多做一些舒緩情緒的活動:如聽音樂、打球、跑步、到公園玩,往郊外旅行等。   5.每日多食用彩色蔬果,可改善情緒、提升免疫力。   6.採取積極的管教態度:多鼓勵、讚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稱讚及鼓勵永遠比打罵來得更有效。   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能力最重要的場所,父母更是孩子的情緒教練。有快樂 的父母就有快樂的孩子,快樂的孩子才能專心愉快地學習和成長。「正 向心理學」之父馬汀 ‧ 塞利格曼也指出,童年積存 的正向情緒,是孩子未來遭遇挫折時的本錢, 正向的情緒經驗存得愈多,孩子就愈有 勇氣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及挑戰。這是 一個 EQ 比 IQ 更重要的時代,因此,提 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已成了現代父 母的必修課。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