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103期 Revista da P.S.P. 103
54 曾建文 心理輔導員 你甘願做一個 苦命 的人嗎? Quer mesmo levar uma vida difícil? Psicólogo, Tsang Kin Man (Calvin) 過去從事輔導工作已十多個年頭,幫助過 各種不同類型的情緒病患者,在輔導室內他們陳 述的問題林林總總,也會說出各式各樣的負面句 子,大家來猜猜在輔導過程中最常聽到的負面句 子是什麼? “我是一個失敗者? "、“我不知道怎樣面 對我的家人和朋友?"、“我沒有精神病"、 “我是不是患了世紀絕症"、“我不想繼續生 存下去?"等等,以上的句子通通不是,在輔導 過程中最常聽到的負面句子是“為什麼我的命那 麼苦?",你們曾經是否也有這樣認為自己的命 嗎?不曉得大家會如何形容自己的生命呢?同樣 地說著自己的命好苦?還是活著真好?或者,苦 樂參半?百般滋味在心頭? 其實這個想法在心理學上是可以解釋的,於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理論, 是指每個人都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潛能,以維持或 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有追求成 長的基本需求。換句話說,當自己對事物有個 觀念時,會選擇式地收集更多支持這個觀念的證 據。也就是說,若病患者覺得命苦,會在生活上 蒐集更多苦的事證,以確認自己生命真是苦!相 反,若病患者覺得生命是快樂的,則會更加證明 生命是快樂!此外,除了心理學可解釋外,還有 心靈加油站 Estação de Reabastecimento Espiritual 一些宗教有著各種不同的理論,其中有一種說法 是「生命是中性的」,若覺得是苦便是苦,若覺 得是樂便是樂(是不是與「自我實現預言」的說 法很像?),而且苦楚中覺得苦,那就真是更 苦了! 所以在整個輔導過程中,輔導員主要是協 助病患者在生活中逐步能達到一個「自我實現的 人」,這是一個很實用的概念,因為當一個能達 到「自我實現的人」,對現實很有洞察及判斷的 能力,處世圓融有效率,能夠接納自己且尊重他 人,展現出是一個「有自信的人」,而自信的人 是不會過度膨脹或貶抑自己,而是坦然面對自己 的優缺點,在面對壓力與困境威脅時,能夠理性 分析並面對解決。 當生活中要做一個「有自信的人」,大家可 嘗試參考以下從病患者身上實施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就是先從認識自己開始。輔導員 協助患者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擁有什麼、缺少什 麼、想追求什麼?從背景上好多人或許從小到大 忙於讀書、考試、工作、結婚,卻從來沒有機會 靜下心來面對自己心中的問題,想一想「我是 誰?」這個問題,但它卻是患者一切追求改變與 認知現實的基礎。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k1OT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