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多點
Informações em Saúde Mental
心理健康資訊網站
Site da Internet em Saúde Mental
齊來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
發佈
近日囡囡感冒,出現發燒及咳嗽等徵狀,加上正值人類豬流感爆發的敏感時期,作為母親的我當然很擔心及焦慮。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人父母者最關心的莫過於子女的健康,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年幼的子女抵抗力較弱容易得病,此外,平時蹦蹦跳跳,充滿精力的小傢伙,因為身體不適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無精打彩的,又真是令父母心疼不已。因此,在傳統的家庭中,父母一向較注重子女的身體健康問題,諸如擔心他會不會著涼、吃得好不好等等。然而縱使他們看似衣食無憂,在我們身邊不時仍會發生一些兒童及青少年自虐或自殺的悲劇,敲嚮了我們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認為兒童無軀體疾病就是「健康」。其實,一個真正健康的兒童,除了沒有疾病、身體強壯、精神煥發之外,還要擁有穩定的情緒、接納自己、能與人相處、

積極的學習及生活態度,簡言之是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能保持健康。

兒童時期是培養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爲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兒童的性格、品德和智力都會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我們在此時期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揦,孩子成人後將較難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以下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則,作爲父母者必須多加注意,讓每個孩的內心充滿陽光:

原則一:給予孩子充份的安全感和愛: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的人比一個在缺乏愛的家庭下長大的人,更有自信心、更樂觀、更勇於面對困難和壓力。

原則二:父母擔負良好的示範角色:心理健康的兒童需要心理健康的父母,模仿是兒童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與兒童的交往互動中,父母以身作則、行爲端正、有修養、避免對孩子採取忽視、冷漠甚至粗暴的態度和方法,同時也要避免溺愛的養育方式。

原則三:培養孩子成為自尊及自信的人:不要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他們的自尊心。此外,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的,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以免損害他們的自信心。

原則四:成為一位情緒穩定的人:心理健康的核心行爲表現是情緒,心理健康的兒童,情緒表現亦會較穩定。心理健康的兒童儘管有時也表現一些消極情緒,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總體上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情緒和心境。

身心二字我們經常連在一起運用,因為身體和心理互相維繫,相輔相成,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體,因此,在關注兒童生理健康的同時,更要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
  • 0 則回應
  • 文章來源:撰文:曹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