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看法與態度
父子二人在路上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勞斯萊斯經過。
兒子很不屑地對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裏一定沒學問!」
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裏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故事2──角度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起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則在客廳看電視。
突然,廚房裏傳來打破盤子的巨大響聲,之後便一片沉寂。
這時兒子望著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父親:「你怎麼會知道?」兒子:「因為她沒有罵人。」
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故事3──成功
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
多數華人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歐美老師則會鼓勵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隘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故事4──將心比心
某日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
「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給翻過來、油放太多了!」
妻子不高興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丈夫平靜回應:「我只是要讓妳知道,我在開車時妳在旁喋喋不休,我的感受會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故事5──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晚凌晨夜深人靜時竟跑來猛按我家門鈴。」
乙:「這樣做的確可惡!那你有沒有馬上報警呢?」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奏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了。
在你面對衝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理虧在先或許就能釋懷。
故事6──誤會
老張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
突然迎面行駛的貨車司機,搖下窗戶大喊一聲:「豬!」
老張聽完越想越氣,也搖下車窗大罵:「你他X才是豬!」
結果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不要錯誤地解讀別人的好意,那只會讓自己吃虧並使對方受辱;
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懊悔不已。
故事7──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無法將它撬開。
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需輕輕一轉大鎖就「啪」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何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
而你卻能輕而易舉地就把它給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桿也撬不開。
唯有關懷才能將自己變成一把細膩的鑰匙,進入對方的心更進一步理解。
文章來源:網址:https://uniformgirl2021.pixnet.net/blog/post/44660527